(相關資料圖)
灌南縣長茂鎮王善軍5月30日來電話:請問水稻秧田發生惡苗病有辦法控制嗎?沒發病的田塊打咪鮮胺能預防嗎?
水稻惡苗病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種子表面和以菌絲在種子內部越冬。帶菌種子是每年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 惡苗病病菌主要在稻種催芽期間侵染芽谷,此時稻種堆積、溫濕度適宜,由部分稻種攜帶的病菌分生孢子大量萌發,不僅侵染原來帶菌的稻種,還浸染原來不帶菌的稻種,使染病率大幅度提高。 一般催芽的比不催芽的發病重,催芽時間越長發病越重。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后不久死亡。病死植株表面產生分生孢子,能經風雨傳播到健苗,從莖部傷口侵入,造成多次再侵染。但這種再侵染能力比較弱,病菌以后在田間侵染健康稻苗的可能性很小。水稻發生惡苗病后用藥防治效果差,加上水稻健苗不易被惡苗病病菌侵染,因此用藥防治意義不大。
咪鮮胺是咪唑類殺菌劑,通過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對于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種作物病害有效;雖然不具內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傳導性能;毒性低,可用于處理稻種防治水稻惡苗病。但部分地區的惡苗病病菌對咪鮮胺產生了較強的抗性,在這些地區應換用其他藥處理種子防治惡苗病。水稻生長期施用咪鮮胺,對防控惡苗病作用不大。
生產上防治水稻惡苗病,主要通過用藥浸(拌)種防病。播前選用氰烯菌酯、咯菌腈、精甲霜靈、甲霜靈、乙蒜素、戊唑醇等藥拌種,是防治惡苗病的有效手段,加用殺螟丹能防治干尖線蟲病,必要時還可以加用吡蟲啉、噻蟲嗪等藥防治苗期薊馬等。 注意拌勻,否則部分種子著藥量過小會影響對惡苗病的防效;尤其是用含有戊唑醇的產品時如果拌不勻,部分種子著藥量過大更是會影響出苗。
新UPL公司的“頂苗新”4.23%甲霜·種菌唑微乳劑,含甲霜靈1.88%、種菌唑2.35%,登記用于水稻防治惡苗病、立枯病,每100公斤種子分別推薦用制劑100~150毫升、200~300毫升拌種。 水稻用“頂苗新”拌種,種子色澤鮮艷、流動性好,對種子內外部的病菌均有較好的殺滅效果,水稻出苗后藥物還能在幼苗體內傳導防止病菌進一步侵染,能有效防治惡苗病、立枯病等多種種傳和土傳病害,同時具有提高成苗率和壯苗的作用,可使稻苗根系白、次生根多、活力強,成苗率高且整齊。
先正達公司的“亮盾”62.5克/升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含精甲霜靈37.5克/升、咯菌腈25克/升,登記用于水稻防治惡苗病,每100公斤種子推薦用制劑300~400毫升進行種子包衣。 該藥對水稻惡苗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對水稻種子安全性高。 該公司的“邁舒平”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含噻蟲嗪22.2%、精甲霜靈1.7%、咯菌腈1.1%,登記用于水稻防治惡苗病、爛秧病、薊馬,每100公斤種子分別推薦用制劑400~600毫升、300~600毫升、300~600毫升進行種子包衣。 該藥為三元復配殺蟲殺菌劑,其中的噻蟲嗪是新煙堿類殺蟲劑,用于種子處理,可被作物根迅速內吸,并傳導到植株各部位;精甲霜靈為內吸性苯胺類化合物,對卵菌綱真菌如腐霉、綿霉等低等真菌引起的種傳和土傳病害有較好的防效;咯菌腈為非內吸苯吡咯類化合物,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等病菌引起的種傳和土傳病害有較好的防效。 (譚立云)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