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一建議,滿屋是臭氣。
(相關資料圖)
近日,有專家建議國家對農民的房子征稅。提這個建議的人名叫孟曉蘇,是中國知名的房地產專家。
孟曉蘇的建議是國家征收農民的房產稅,每套稅額定在十萬元,并持續執行十五年以上,這樣可以為國家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以緩解財政緊張的局面。
不得不說,孟專家的建議非常具有建設性。
我國農民有5.6億,暫按一家三口為一戶計算,5.6億農民就是1.8億個家庭,每一家庭一套房子的話,每套房子的稅額十萬元,每年就可以征稅18萬億。
2022年我國財政收入20萬億元。如果孟專家的建議得以實現,那僅征收農民房屋的房產稅就基本可以為國家財政收入貢獻全部。
此舉不僅可以緩解財政緊張的局面,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但問題來了。每套房子每年向農民征收10萬元的房產稅,且連續征收15年,這樣的建議真的可行嗎?
眾所周知,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一直都是領導人重點關心的對象。近年來,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幸福感而實施的偉大舉措。
在這種背景下,孟專家卻提出了與國家戰略明顯不符的建議,不知道其用意究竟何為,是真的為緩解財政緊張的局面嗎?還是純粹放嘴炮、信口開河?
不說農民家庭每年能否拿得出這10萬元房產稅,即便傾盡全力甚至舉債為緩解財政緊張作出貢獻,那他們接下來的生活該怎么辦?是每天要喝西北風嗎?
因此,孟曉蘇這種對弱勢群體課以重稅的建議一經提出就引發了激烈討論。
有人指出,這種稅收制度,可能會加重普通百姓的生活負擔,尤其是對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而言,這樣的稅收可能會使他們的生活更加困難。
此外,這種對農民不公平的稅收政策,涉嫌劫貧濟富,會加劇社會不公平,導致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向農民征收10萬元房產稅,且連續征收15年,身居高位日進斗金的專家提出這樣的建議,簡直就是明搶豪奪。
專家是什么,是指在學術、技藝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全面知識的人;特別精通某一學科或某項技藝的有較高造詣的專業人士。還應該是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有著行為準則的人。
然而時下的一些專家盡管在某個領域里或許頗有建樹,但他們卻嘴上沒門,信口開河,總提一些離譜的建議,令專家這個詞蒙羞。
以前的專家,老百姓仰視他們;現在的很多專家,老百姓鄙視他們。不是老百姓變了,而是專家變了。
很多專家變成了磚家,他們不提一些利國惠民的建議,而是將板磚拍向了老百姓身上,總盯著群眾口袋里那可憐的三瓜兩棗。這樣的專家讓人痛恨。
孟專家這種無腦的建議雖然只是建議,實施與否也不是他說了算。但由此引發的種種問題卻讓人警惕。
行文至此,突然不是專家的我,也想提個建議。
建議實行專家持證上崗制度。
所有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并且愿意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的專家,經老百姓考核過關后,我們為他發放專家上崗證;
凡是脫離群眾,信口開河、滿嘴放炮,不為老百姓發聲的專家一律不得稱為專家。
專家是個很神圣的榮譽,不容許個別人玷污。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