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各地高考成績陸續(xù)公布。
一幕幕查分“名場面”在網絡上熱傳。
(相關資料圖)
安徽馬鞍山一爸爸查到兒子675分,
激動到語無倫次,
穿著拖鞋狂奔下樓報喜。
四川涼山寧南一女生和家人一起查分,
最后總分666,全家齊喊666。
網友表示: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激動之情。
圖說:6月9日中午11點,上海中國中學外,高考生走出考場。陶磊 攝
“金榜題名”是每位考生的夢想。每年夏天,高考“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憂。分數(shù)線上下,考生們被貼上成功者與失敗者的身份標簽。獲得高分的人與親友相擁慶祝,分享喜悅;考得不理想的人,郁郁寡歡,悲傷無法自拔。殊不知,多年以后再回頭看,這一刻的喜劇與悲劇,其實沒那么重要。
人生所面臨的選擇是多樣化的。這一考再重要,也定不了終身。不是跨過了高考的門檻,就能獲得成功“派對”的入場券。在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決定一個人能站得多高、走得多遠,關鍵因素不是“卷面”成績,而是綜合能力、人生態(tài)度等多重因素。高考失敗仍能開啟人生新階段、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高考過后,還有無數(shù)的“考點”等著大家沖刺。勝而不驕,敗而不餒。一時失意,不必悲觀,也無需傷嘆。人生奮斗無止境,沒有終點站,只有加油站。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面對高考成績,家長和考生要擺正心態(tài),不能以成績論英雄。
炒作“高考狀元”的做法更不可取。最近,某上市公司在公司官網和官微,發(fā)布了一則喜報,稱該公司總經理之女、就讀于廈門某中學的方某某同學高考成績710分,喜獲2023年福建省物理類最高分,勇奪“狀元”。此事一出,網友吵翻,有人留言祝賀,也有人質疑喜報末尾附上了公司股票代碼,這一做法屬于“不當炒作”“公器私用”。
分享喜悅之情無可厚非,但用公司平臺顯擺私事確實不妥。近年來,禁止炒作高考成績已成常態(tài),相關措施越來越嚴厲。今年初教育部發(fā)布通知,重申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分考生”等。
嚴禁炒作“高考狀元”,其目的就是瓦解“唯分數(shù)論”的價值評價體系,緩解“只有高分才能改變人生”的思維定式。對高分考生而言,適當?shù)陌勈且环N正向的激勵,但無處不在的掌聲與鮮花、應接不暇的活動未嘗不是一次捧殺。付出努力和堅守卻并沒有獲得高分乃至高考失利的學生,也不該受到冷落。
作為人生的一次大考,高考固然重要,但并非“終局之戰(zhàn)”,更不是命運的“分水嶺”。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在不懈奮斗中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才能答好人生的“試卷”。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楊歡
圖片|陶磊
編輯 | 陳佳琳
上一篇:離騷纂義(個人整理版)-第一大段第二節(jié) 世界播資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