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一場場及時雨滋潤了榕江縣樂里鎮大瑞村羅漢果基地。看著長到棚架上的羅漢果苗,基地管理員楊秀蓮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此前它們都是靠人工澆水艱難生長,現在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下來了。”
2021年,返鄉創業的林澤和試種了11畝羅漢果,拉開了大瑞村羅漢果種植的序幕。同年,大瑞村“兩委”換屆選舉,樂里鎮積極筑巢引鳳,動員廣大鄉賢加入村干部隊伍,林澤和便是其中之一。當選大瑞村村民委員會副主任后,林澤和動員村民們發展羅漢果產業。
(資料圖)
“前期,大家對羅漢果不怎么了解,推廣工作較為困難。”林澤和說,只能不厭其煩地動員群眾,并為群眾提供技術服務、保證按市場價作為保底收購價格,解決群眾缺技術、銷售難的后顧之憂。
鄉村振興靠人才,產業振興靠實干。在林澤和的努力下,2022年,大瑞村23戶農戶發展羅漢果產業350畝,平均畝產值1萬元,村民們嘗到了甜頭,林澤和也成了大瑞村羅漢果產業的大功臣。
羅漢果掛滿枝頭,村民們在摘果。(資料圖,吳紹華 攝)
僅僅兩年時間,樂里鎮羅漢果種植已輻射至全鎮各村。如今,各羅漢果基地綠浪滾滾,千余畝羅漢果產業產值預計超1000萬元。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也是基礎。榕江縣委縣政府以“兩茶一藥·精品果蔬”為抓手,將羅漢果產業放到更高位置,引進農業人才劉敏濤等助力羅漢果產業發展,積極對接廣西桂林吉福思羅漢果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農業技術專家到村給村民們傳授種植技術。
桂林吉福思羅漢果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專家到村里培訓羅漢果種植技術。(吳紹華 攝)
鄉村產業發展的第一步,是因地制宜,選準最具優勢的產業。同時,也要解決好產業鏈的問題。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榕江縣提出“三個尊重”原則:即尊重市場規律找對路子,尊重自然科學定好調子,尊重群眾意愿干出樣子。多次前往廣西桂林調研羅漢果市場發展前景,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底、心中有策;因地制宜在符合羅漢果生長氣候的鄉鎮發展產業,不搞大水漫灌、一刀切;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鼓勵和支持農民發展產業,不搞派發任務式的強制性發展,充分尊重農民發展意愿。
通過出臺和完善獎補政策措施,由縣農投公司統籌建立果苗供應、農藥肥料供應、技術服務支持、收購保障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網點,讓村民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后“盡管種、盡力種”,政府則提供堅強后盾。
挑揀羅漢果(資料圖,吳紹東 攝)
2023年,由榕江縣農投公司牽頭,在全縣各鄉鎮建立了22個羅漢果綜合服務網點,帶動全縣各地種植羅漢果共計26000余畝,為廣大村民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在各方的努力下,“榕江羅漢果,帶給世界健康甜!”的口號越來越響亮。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凌忠云
編輯 李娟
二審 劉思博
三審 閔捷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