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跳水看廣東,廣東跳水看湛江”。“跳水之鄉”湛江誕生了勞麗詩、何沖、全紅嬋三位奧運會冠軍。其中,勞麗詩、何沖均是從湛江市跳水運動學校走出去的世界級名將。
小小身體爆發大大能量
(資料圖片)
在陸上訓練基地,我們看到了一群6—11歲的孩子,在教練的帶領下,有的在蹦床上進行空中姿態訓練;有的在排隊舉杠鈴,加強力量訓練;還有些孩子在師兄的輔助下,練習倒立。
這群孩子小一點的還在上幼兒園大班,完全是稚氣未脫,懵懵懂懂的樣子,像一群放飛的小鳥,在訓練場揮灑無限精力。
世界冠軍勞麗詩、何沖的啟蒙老師鐘權生教練在帶訓,鐘教練今年已經66歲,返聘回到學校,正在為萌娃穿戴護具,為他們拉繩,讓他們吊到半空中,模擬入水動作。“720旋轉抱膝,你的腳要繃直、身體也要直立,剛剛的動作不行,再來。”
跳水有一系列的動作:走板、起跳、屈體、翻騰、打開、入水,全部在不到兩秒內完成,因此也被稱為是“一秒鐘的藝術”。對于跳水來說,陸上的訓練非常重要。
這些簡單的陸上動作萌娃們每天要重復幾百下,對于大部分競技體育來說,重復、枯燥、精益求精會伴隨整個訓練過程。如果沒有陸上那些努力,不可能入水之后呈現出優美感。
正值暑假,跳水隊的孩子們全天都要進行訓練。開學之后,就只能下午放學后過來訓練,一般訓練1.5小時。跳水教練俊杰(化名)補充道:“相比于珠三角文化課和訓練一體的體校相比,我們的跳水訓練只能遷就文化課時間,并沒有優勢。”
苗苗選拔,看體格更看性格
在泳池訓練館,左右兩邊各一排跳板和跳臺,萌娃們像“下餃子”一樣排隊往下跳,走板、起跳、騰空、轉體、入水……與師姐全紅嬋相比,他們在泳池里濺起的水花的確不小,但在這些練習跳水時間還不長的孩子里,這樣的表現已經足以讓教練們看到希望。
還有些小孩在泳池的邊邊角角進行游泳訓練。“這些孩子大部分是教練到附近幼兒園、小學選拔出來的苗子,也有部分是家長送過來學習的,很多是沒有游泳基礎的,得從最簡單游泳開始教。”教練介紹道。
教練表示:“跳水苗苗的選拔要看孩子們的體格,胯要窄,不能太高,也不能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根據父母的體格來判斷他們有沒有肥胖基因。”
另外,要關注孩子們自身的身體素質——包括爆發力、彈跳力、腰腹力量,也考慮到他們的性格。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運動員,必須有很沖的性格,缺乏“韌性”的運動員往上沖成績的時候會明顯地呈現出力量不足的問題。
然而,選拔進了訓練營,并不意味著就能成為跳水運動員,訓練5個月后就要進行一波淘汰。
上午的訓練結束,孩子們陸續走下跳臺,離開泳池,他們的天性完全釋放。他們瘋跑,他們嬉鬧,迅速跑到食堂認真“干飯”。
也許這其中有像全紅嬋一樣的天才少年,或許能夠取得再一次的突破與成就,但追求冠軍之外,他們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稚氣未脫的青澀少年。
圖文來源:湛江發布
編輯:張瑩
審讀:喬會青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