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即將開啟的2023新學年,上海中醫藥大學將迎來一批特別的新生:15位來自上海、浙江、安徽、山西四地的青春少年,將成為“4+5”本博貫通中藥學“創新班”的首屆新生。這一“創新班”的設立,是該校推進中藥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
【資料圖】
位于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的上海中醫藥大學
“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培養有情懷、強本領,科研創新和產業實踐相結合的中藥學拔尖創新人才,是‘創新班’的培養目標。”上海中醫藥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成立于1956年的上中醫,是新中國誕生后國家首批建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也是教育部與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醫藥院校、上海市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今年開設“創新班”的該校中藥學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雙一流”學科。
上中醫學生在研究中心和實驗室開展科學實驗
早在2020年,上中醫中藥學院就開始著手醞釀中藥學本博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依托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經典名方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中藥現代制劑教育部工程中心等優勢平臺,在原中藥學本科專業試點開展本碩博貫通課程體系建設,注重在科研中培養本科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通過夏令營、校內游學、科研沙龍等多樣化的特色活動,幫助學生更快地確定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方向,盡早進行職業規劃,也為中藥學“創新班”的開設奠定了基礎。
創新中藥研究院是上中醫兩個“科研特區”之一
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校園里,不僅有8000多名杏林學子的瑯瑯書聲,還孕育了諸多在上海乃至全國躋身一流的中醫藥創新研究機構。其中,創新中藥研究院是上中醫兩個“科研特區”之一,擁有手性藥物研究中心、中藥現代制劑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籌)、化學生物學研究中心(籌)以及結構生物學研究中心(籌)等機構。它立足于促進創新中藥的應用與應用基礎研究,為新藥研發理論及技術創新提供支撐平臺,自主培育研發創新藥物,建立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實現知識價值最大化的體制機制,為藥學學科發展及新藥研發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支持。
上中醫校園內的上海市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院
成立于去年9月的上海市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院,已管理發布ISO中醫藥國際標準98項,由研究院團隊負責并代表中國專家組參與的包含傳統醫學章節在內的ICD第十一版已在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WHA)上順利通過,這是傳統醫學納入世界主流醫學管理的一項標志性成果。研究院團隊在中醫藥國際標準化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多次入選中國中醫藥發展年度十大新聞。
上海中醫藥大學位于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校園里的上海中醫健康服務協同創新中心,協同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大智造、上海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浦東建設10萬人“張江隊列”,建設生物樣本庫,開展慢性病證候流行病學、“證候-組學”研究和健康干預,開展中藥復方對多種慢性疾病的預防、治療及其潛在機制研究。這一創新做法,實現了“重心下移,關口前移”,提高了中西醫協同慢病防控能力,顯著提升了高血壓、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社區常見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水平,曾獲得2019年度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成立于1956年的上中醫,是新中國誕生后國家首批建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
“我們將借助校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重點科研等平臺,為‘創新班’學生參與國家重大重點項目研究創造條件,提升學生獨立科學研究能力和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毙7奖硎?,學校將組建包括兩院院士、國家級杰出人才在內的優秀導師隊伍,為“創新班”實施全員本科生導師和研究生導師貫通指導?!皠撔掳唷睂⒃O置新興交叉學科創新課程,包括中藥新藥創制、中藥智能制藥工程、產教融合實習等,校方將支持“創新班”學生赴海內外知名高校交流訪學,拓寬多學科交叉和個性化發展渠道,通過探索中藥學科多領域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路徑,幫助學生成長為厚德弘藥、守正創新的中藥學領軍人才。
上一篇:地方志書每幾年左右編修一次啊_地方志書每幾年左右編修一次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