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中,《報告》提到要“推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擴容增量,強化債券市場支持實體經濟”。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強化債券市場對支持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債券市場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通過債券發行能夠為實體經濟提供穩定的融資來源,促進經濟發展。同時,債券市場屬于直接融資,可以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幫助企業優化資本結構和降低經營風險。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對記者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持續恢復過程,但也面臨一些困難挑戰,部分企業盈利承壓,需要債券市場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為生產經營正常、有發展前景但存在短期流動性問題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從而鞏固經濟發展的根基,助力實體經濟恢復發展。
2018年,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從信貸、債券、股權三個融資主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組合,支持民營企業拓寬融資途徑。“第二支箭”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并于2022年11月份得到了延期并擴容。《報告》顯示,自去年11月份“第二支箭”擴容以來,累計為民營企業發行284億元債券提供支持。
馮琳表示,“第二支箭”的推出對民企債券融資起到了支持效果,但作用仍較為有限且主要利好中高等級主體,推動“第二支箭”擴容增量,將有助于擴大民營企業的惠及面,帶動更多債市資金流向民營企業,助力更大范圍、更多層次的民營企業提升發債成功率,降低債券融資成本。
財新傳媒“全球青年領袖論壇”成員、澳洲資深注冊會計師謝宗博補充說,擴容增量之所以能夠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是因為債券市場相對于銀行貸款等傳統融資方式,具有較低的利率水平和較長的融資期限,因此可以減少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率。
《報告》顯示,人民銀行積極發揮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功能,創新推出創新創業金融債、科創票據等科創類債務融資工具,鼓勵用好“第二支箭”擔保增信類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和制造業龍頭企業發債融資。截至6月末,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票據余額達到2264億元,科技創新公司債券余額達到2258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債的融資余額約6600億元。
未來強化債券市場支持實體經濟還有哪些發力點?馮琳認為,一方面,要加大對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力度,主要以深化和豐富包括“第二支箭”在內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增信支持機制,以及根據民營企業財務特征和資金需求,持續推出并優化債券創新品種等舉措為抓手,進一步強化對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的支持和服務,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另一方面,馮琳表示,要通過產品設計、發行條款、增信措施等不斷創新,發揮好綠色債券、鄉村振興票據、科創票據等債券創新品種的作用,不斷強化對先進制造業等現代產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導資金更多流向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領域。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