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 世祺
你是否有持續關注中概股或恒生科技指數呢?
(資料圖)
近日,中概股和恒生科技成分股紛紛迎來爆發。1月4日收盤,恒生指數上漲3.22%,恒生科技指數大漲4.58%,成分股中,回港中概股領漲,阿里健康上漲超11%,嗶哩嗶哩上漲超9%,阿里巴巴上漲超8%。
除此以外,當地時間1月4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同樣大漲,中概股概念指數大漲9.5%,成分股中金山云、知乎漲超20%,網易、京東、小鵬汽車等均漲超10%。
(圖片來源于東方財富手機版)而如果有持續關注這些股票的同學應該發現了,恒生科技指數從最近低點已經反彈了超50%,中概股指數的反彈幅度則更大。
(圖片來源于東方財富)可能之前我們對中概股的態度是悲觀的,那么現在反彈了,而且漲的還比較快,我們又該怎么看待這一現象呢?
退市風險
(圖片來源于網絡)小淼相信,大家主要糾結的可能是恒生科技指數都已經反彈超過50%了,中概股指數也有大幅反彈,未來還會繼續漲嗎?現在應該是繼續拿著,還是應該買或者是賣呢?
未來具體是漲是跌小淼是不敢妄加揣測的,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可能影響漲跌表現的因素變化,來判斷未來漲跌的可能性有多少。只憑感覺進行投資是不準確的,還是要講講邏輯。
首先,就目前來講,不管是中概互聯網ETF,還是恒生科技ETF,我們都可以把它們歸類到港股的范圍內。因為,根據最新的持倉信息來看,中概互聯網ETF重倉的股票基本上也都替換為港股的股票了。
(圖片來源于天天基金)就以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為例,前十大重倉股中,除了拼多多是美股,其余的皆為港股。而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時候,其前十大重倉股多數還都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
而我們在A股能夠直接參與投資的就是相關的指數基金。因此,我們要分析的主要就是未來會影響港股表現的各種因素的變化。
其次,這里我們還可以排除掉另外一個風險,那就是2020年末美國眾議院發布《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之后,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面臨退市的風險。
我們能夠直接投資的是相關ETF,而這些ETF的主要持倉的股票基本都替換成了港股。所以,對于指數基金來講,之前鬧的人心惶惶的退市風險也基本可以忽略了。
那港股未來的表現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影響因素
(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一點,從港股估值方面來看,經過持續走低,港股的整體估值已經相較于高點跌去了不少。雖然,經過近兩個月的反彈有所回升,但是相較歷史水平來看,還沒有進入風險區域。
(圖片來源于烏龜量化)
第二點,就是國內經濟基本面的變化。港股中很多公司的業務和資產都是國內的,防疫政策的重大改變,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比如美團的外賣,攜程的旅游,電商的物流等都將受益于防疫政策的放開,這里就不再過多贅述了。
第三點,資金流動性方面的變化。香港市場不同于A股市場,作為離岸市場,它的資產是以美元和美元的流動性作為基礎的,海外投資者的比例較高,外資的進出對其影響較大。
而目前美國的通脹形勢有一定好轉,美聯儲的加息政策也出現了緩和,或許加息拐點已經出現。而且人民幣單邊貶值的情況也出現了反轉跡象,海外投資者或將重新評估中國資產。
(圖片來源于東方財富)第四點,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點。我們知道,對于國內的企業來講,政策方面的影響是很關鍵的。過去兩年,在反壟斷政策的影響下,不少互聯網企業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如果政策方面沒有改善的話,即便是有資金的關注,這些公司的股價也很難有業績方面的支撐。
然而,經過一年多的整改,平臺經濟開始步入健康的發展期。國內政策面多次強調“要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前段時間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平臺經濟的態度也出現了緩和。
同時,六天前螞蟻金服通過了重慶銀保監局的審批,獲批增資105億元。有專業人士分析稱,這可能是監管完成整頓的信號。這或許能夠給未來互聯網公司的成長提供政策方面的基礎。
總結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具體港股未來是漲是跌,大家可以根據以上分析得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按照指數基金的投資方法,來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
最后還是要強調,市場不可預測,只能說港股表現會跟以上因素有一定關聯,因此,我們還是要對市場保持謹慎態度。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學習打卡##互動話題#參考以上分析你的結論是什么? ? 歡迎在留言區互動交流~ #每日金句#(長按圖片,可分享至朋友圈) 今日金曲:陳慧嫻 - 《飄雪》 為了能夠及時收到優質的內容推送,大家記得把「淼懂財經」公眾號設置星標哦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