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2月14日晚間,通策醫療(維權)與和仁科技雙雙披露公告,各方一致同意終止股份轉讓協議。歷時9個月,這樁備受市場關注的“A吃A”就此草草收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協議終止原因不明
事件回溯至2022年5月16日,通策醫療、和仁科技同時公告稱,和仁科技控股股東杭州磐源投資有限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楊一兵、楊波與通策醫療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通策醫療擬以支付現金方式受讓和仁科技7879.53萬股股份,交易金額為7.69億元。如交易完成,通策醫療將持有和仁科技29.75%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通策醫療董事長呂建明將成為和仁科技實際控制人。
彼時,呂建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到,自己與和仁科技實控人楊一兵對醫療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方面的理念相同,在業務上的價值觀一致;最終達成收購協議,大概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時間。并購完成后欲將和仁科技打造成多專科醫療集團。
與高調宣布收購時截然不同的是,兩家上市公司在今年2月14日晚間發布的公告中,均未提及協議終止的具體原因,僅簡短的表示各方一致同意終止股份轉讓協議,各方無需對協議終止承擔任何違約責任。
“買方”通策醫療方面表示,對于公司此前支付的預付款1億元及實際產生的利息,將根據原協議約定的時間原路退回。本次收購協議終止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狀況產生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然而,2月15日上午,記者在和仁科技股吧中看到,不少投資者對公司股份轉讓事項突然終止并未能告知原委一事提出質疑。
當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和仁科技,公司證券部人士回復稱,收到公司股東通知時僅說明了終止股份轉讓是經各方綜合評估、友好協商,達成一致,該內容已在公告中披露,但具體原因公司股東也未詳細告知。
對于上市公司未披露終止股權轉讓的詳盡事由,有中介機構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完整性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則之一,對于投資者作出正確的投資判斷非常重要。上市公司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這也是公司治理完善程度的體現,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實行,監管機構對于信息披露強監管、嚴要求,將更加突出強調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繼續籌劃引入戰略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終止股權轉讓公告披露前一周,和仁科技股價曾出現大幅波動。
2月9日盤中,和仁科技股價閃崩,一度大跌13.9%,截至收盤跌8.46%;2月10日收盤,和仁科技又跌去8.29%。而在2月10日,和仁科技還在投資者平臺上公開回復投資者稱,公司控股股東與通策醫療股權轉讓事項仍在正常推進中,經過和股權轉讓協議各方的溝通,目前各方對該交易的意向和協議中已經生效確認過的相關事項沒有變化。
同時,就與通策醫療股權轉讓事項的最晚交割完成時間,公司回復稱:“根據協議各方于2023年1月16日簽署的補充協議,各方一致同意促成協議于簽署日后的11個月內交割完成且甲方完成全部股份轉讓款支付,最晚交割完成日將延長至2023年4月中旬。”
然而,幾天之后,上述交易卻突然宣布終止,引發了投資者質疑。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控制權交易宣告失敗,對買賣雙方的上市公司而言只是原有的戰略意圖未能實現,對公司自身運營層面并無直接影響,但是對于看好這一交易的投資者而言可能會因為股價大幅變動而遭受直接損失。”
據了解,和仁科技是國內較早進入臨床醫療信息化的產品服務商之一,成立至今一直專注于醫療衛生信息化領域,事實上,在此次收購協議終止之前,和仁科技曾尋求與國資合作,也以失敗告終。
往前回溯,2021年12月14日,和仁科技公告稱,控股股東磐源投資及實際控制人楊一兵、楊波與科學城(廣州)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如交易完成后,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將成為和仁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2022年5月16日,和仁科技在披露與通策醫療交易的同時宣布與科學城集團的轉讓終止,終止原因為:“《股份轉讓協議》等所約定的合同生效期限期滿且生效條件未全部成就。”
和仁科技在2月14日的公告中再度提到,為提升公司效益和價值,加強上市公司綜合治理和持續發展能力,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將繼續籌劃在合適的時機引入戰略股東,帶領公司發展。對于公司后續引入戰投的進展,《證券日報》記者還將持關注。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