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6月20日消息,《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上海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提出,到2025年,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全面提高,“四大品牌”建設持續深化,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滿意度明顯增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質量強市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全員勞動生產率預期達到36萬元/人,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14%;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5%,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6萬家,經濟發展新動能和質量新優勢顯著增強。
——產業質量競爭力持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整體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達到92%,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保持在94以上,服務業供給有效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質量競爭型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引領力的質量卓越產業集群。
(相關資料圖)
——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水平持續提升。質量供給和需求更加適配,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5%以上,工程質量抽查符合率不斷提高,消費品質量合格率有效支撐高品質生活需要,服務質量滿意度進一步全面提升。
——品牌建設取得更大進展?!八拇笃放啤苯ㄔO整體效能進一步強化,品牌培育、發展、壯大的促進機制和支持機制更加健全,品質卓越、特色鮮明的品牌領軍企業持續涌現,形成一大批質量過硬、競爭優勢明顯的上海品牌,推動一批行業標桿企業的高品質產品和服務通過“上海品牌”認證,培育發布“上海標準”50項。
——質量基礎設施更加現代高效。質量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等實現更高水平協同發展,新建若干個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質檢中心、質量標準實驗室、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打造50個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項目。
——質量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質量政策制度體系和監管體系進一步健全;重大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機制進一步筑牢;質量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形成100個以上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和成果;質量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質量專業技術人員結構和數量更好適配現代質量管理需求。
到2035年,質量強市建設基礎更加牢固,先進質量文化蔚然成風,質量和品牌綜合實力達到更高水平。
方案還提出,建設長三角一體化質量高地。充分發揮長三角質量工作統籌協調機制作用,開展長三角質量提升示范項目建設,建立長三角標桿企業質量管理經驗和質量創新成果共享平臺。加快長三角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布局,推動統一制定區域標準及計量技術規范,實行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等資源共享、結果互認。充分發揮長三角國際標準化協作平臺作用,共同提升區域國際標準化能力水平。加強基于長三角產業集群、重點行業的質量評價和質量指數體系研究,提升長三角質量管理水平。
加快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提高質量管理數字化水平,加快推進數字計量基礎設施和城市數字化轉型標準化建設。推動企業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賦能行動,推動形成數字化轉型與質量管理融合交互的“路線圖”,建設質量管理領域數字新基建和數據樞紐,建立高質量數據集和質量知識圖譜。支持企業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高標準打造一批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場景的上海質量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