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第二十二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將正式啟幕。眼下的長春農博園內,相關工作人員正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各類作物在陽光和泥土的滋養下茁壯成長,工作人員忙著進行最后的檢查和調試,敲定每一個細節。
本屆展會主題是發展數字農業、引領產業發展、增強交易功能、助力鄉村振興。圍繞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集中展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成果,搭建引資引智引技、品牌推介、貿易洽談、產銷對接及交流合作新平臺。按照功能劃分,展會共安排品牌展銷與設施裝備、產業示范與科普教育、經貿論壇與賽事活動三大板塊41項展示與活動內容。
如今整個園區準備充足,等待著農博盛會慢慢拉開帷幕時,向人們展示新時代農業的蓬勃面貌。
(資料圖)
品牌展銷聚焦市場轉化
在農博園品牌展銷區,展位搭建與改裝即將完畢,工作人員在做最后的安全測試,國內外各類展銷品牌靜待“入座”。
吉林大米、吉林玉米、長白山人參、長白山食用菌……1號廳里將展出久負盛名的“吉字號”品牌,在2號國內農業產業及數字農業展廳,將延續去年數字農業的內容,不同的是今年主要展示數字技術在農業全產業鏈中的應用與創新,通過“互聯網+農業”重塑產業全鏈條,連接產業全角色。
新成員“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展”將在3號廳展出,該展位由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邀請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參展,將通過視頻、圖片、模型、實物及互動體驗等方式,廣泛征集適合在北方推廣落地的農業科技成果。3號廳還有不可錯過的“預制菜主題展”,以“食逢其時、飲領味來”為主題展示我市預制菜全品類產品,設置預制食材、方便菜肴、方便主食、復合調味品、速凍食品、即食食品等6大板塊及品鑒區。
產業示范展示科學種養
農博園室外空氣清新,一步一景,12個室外種植區重點展示示范高產作物品種和綜合種養模式。
本屆展會重點打造了黑土地保護利用實景成果展示區。由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現場種植和展示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成果及技術。其中,吉林農業大學主要展示黑土地保護下的養分精準管理技術和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而中國農業大學將帶來黑土地保護鹽堿地生態治理技術。
展會還將農技農機結合,將在農技展示區推廣耕種收全程農機化配套機械、植保機械、儲運加工機械、農業工程施工機械及大型農機具。
圍繞我市畜牧業產業鏈還將展出代表性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特色產品、金融服務產品等。動物展區主要展示優良畜禽新品種,展銷飼料加工機械設備、智能管理設備、糞肥環保處理設備;畜產品展區主要展示以肉牛產品為主的畜產品,積極推動全省肉牛產業發展。
高新技術引領標準化生產
連棟的玻璃溫室、科學設計的通風系統、嚴格把關的土壤肥料,農博園高新設施農業展示區將為我們帶來優良作物品種、先進栽培技術和設施設備的集成展示,融合觀光農業、創意農業內容,集示范性、觀賞性、科普性于一體,包括7個特色種植區。其中,新引進的生態芽菜及生菜苗菜機將展示芽苗菜全自動生產技術。
整個高新設施農業展示區最“科幻”的展區莫過于組培室。雖然僅有200平方米,但這里孕育著植物快速繁殖的高新技術,利用組培技術實現去除病毒、加速育種進程和種質資源保存等方面作用。目前,農博園組培室重點培育紅掌、鳳梨、白掌、豬籠草、粗勒草、蝴蝶蘭等6種花草。
來源:長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