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一位名叫姚德芬的“女巨人”,以其2.36米的身高成功申報了世界吉尼斯記錄,她的身高比姚明還高10厘米。然而,有時候并不是越高越好,身材過于高也會帶來一些困擾和不便。
(相關資料圖)
“巨人”的身高導致姚德芬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和鞋子,即使是市面上最大的尺碼的衣服,在姚德芬的身上都顯得十分短小,她要穿78碼的鞋子,而她最大的愿望居然是吃頓飽飯。
那么,姚德芬為什么會這么高?身高是否給她帶來了什么優勢呢?對她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嗎?
姚德芬
一、黑暗的人生1972年,姚德芬誕生于安徽省石塘村。父母皆為普通的農戶,度日艱辛。父母靠種植茶葉含辛茹苦撫養他們長大。
在姚德芬3歲時,她長得迅速,她的食量是同齡人的三倍。姚德芬的父母察覺到了她與其他孩子的不同。
盡管如此姚德芬還經常食不果腹,偶爾在周圍無人的時候,溜進廚房看是否還有殘羹剩菜。姚德芬吃得多,所以身高也長得非常快。在姚德芬七歲的時候,她就已經長到了正常的成年人的高度。
(姚德芬)
對于女兒身高的快速增長,姚德芬的父母并未感到擔憂,相反,他們認為身高的增長是一件好事。
在1979年,7歲的姚德芬到學校讀書,高大的姚德芬被同學們當作了“怪物”。并且同學們拒絕姚德芬和他們一起玩游戲,姚德芬因為自己的身高受到了同學們的排擠。
姚德芬走在校園里,同學們都會投來異樣的眼光,在姚德芬的背后說三道四。可是年幼的姚德芬不知道自己長得高到底犯了什么錯。
(姚德芬)
姚德芬因為長得高,受到了老師們的關注,老師們會經常提問姚德芬,當姚德芬啞口無言的時候,同學們就會哄堂大笑,還嘲笑她是“傻大個”。同學們童言無忌的玩笑,日復一日給姚德芬造成了心理創傷。
這讓姚德芬對上學這件事情產生了抗拒的心理,并且因為自己的身高感到自卑,滿面慚愧的自卑心理,使姚德芬在精神上抬不起頭來。姚德芬特地彎腰走路,以顯得自己矮一點,不那么突出,因此她越來越駝背。
要知道,每個人對自己遭受的歧視都非常敏感,容易喪失信心。活潑亂跳的姚德芬因此變得沉默寡言,極少與人交流。
(姚德芬)
從那以后,對學校有心理陰影的姚德芬就不愿意去上學了。姚德芬從小非常懂事,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但是即使父母多次勸說姚德芬上學,她都非常抗拒,所以她從很小的時候就輟學在家了。
姚德芬的家庭本就貧苦,父母還要供養家里的其他小孩讀書,所以也就沒有再催促姚德芬,而且身材高大的她可以幫父母在家務農,減少父母的負擔。
樹欲靜而風不止,姚德芬的生活也并沒有因為退居在家里而得到平靜,街坊鄰居看到異常高大的姚德芬后,經常會傳播一些閑言碎語。
(姚德芬)
姚德芬的父母也不想被人當作異類討論,而且他們害怕年幼的姚德芬聽到這些尖酸刻薄的語言后,會留下心理陰影。
所以,姚德芬的父母就把姚德芬鎖在家里,想著在過幾年后其與姚德芬同齡的孩子長高了,姚德芬的身高就不會再顯得異類了。
很顯然,姚德芬的父母還沒有意識到姚德芬的身體異常,只是覺得她只是吃得比其他的小孩多,長高得更快些。
(姚德芬)
年幼的姚德芬經常待在家里一個人消遣時光,她多希望自己可以像個正常人一樣,極度渴望著人群的嬉鬧,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人的命運很難由自身抓在手中操縱,有許多不得已的事會得發生。
姚德芬的身高并沒有停止生長,反而越長越快。在姚德芬11歲的時候,她就長到了188厘米,15歲的時候長到了202厘米。
(姚德芬)
“巨人”的身高導致姚德芬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和鞋子,即使是市面上最大的尺碼的衣服,在姚德芬的身上都顯得十分短小,也很少有合腳的鞋子,家里的床也睡不下,姚德芬只能蜷縮在家里的床上睡覺。
而且姚家有個“巨人”的奇聞很快就傳遍了村里,街坊鄰居都跑到姚德芬的家里看熱鬧,姚德芬感覺自己像一只“怪物”被大家觀賞,街坊鄰居們調侃的語言成為了一把鋒利的劍,并且抨擊姚德芬這么高,以后一定很難找到對象,這些語言深深地刺痛了姚德芬的心,也成為了她最痛苦的記憶。
但是,事情終于迎來了轉機,給這個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女孩帶來了希望的光芒。
(姚德芬)
二、人生迎來轉機在1987年,石塘村有個“女巨人”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最后傳到了一家六安當地的報社記者的耳朵里,于是,這位記者決定采訪姚德芬。
也正是因為這篇采訪讓更多人認識了姚德芬,并且也讓姚德芬的人生迎來了轉機。
省體工大隊也通過這篇報道注意到了姚德芬,對姚德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覺得身材高大的姚德芬非常有打籃球的潛力,于是他們想讓姚德芬加入他們的籃球隊。
(姚德芬)
這個消息讓姚德芬的父母興奮不已,他們沒有想到他們這個世代務農的家庭,可以培養出一名省體工大隊的運動員。對于姚德芬來說,這也是她期待已久的機會,這個機會意味著她可以擺脫長期以來在家中無所作為的生活,在籃球隊,她的身高反而成為了她的優勢,她不用再承受外界冷嘲熱諷。
1987年,15歲的姚德芬憑借著超過2米的身高優勢被省體工大隊錄取。姚德芬從一個平凡的農村女孩,因此獲得了被重視和培養的機會。
當安徽體工大隊的女籃教練第一次見到姚德芬時,她眼神閃爍,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她。她心中充滿了期待,希望能夠培養出一個像鄭海霞一樣杰出的籃球人才。
姚德芬的身高給了隊員們極大的信心,同時也引發了對她未來潛力的無限遐想。姚德芬加入了籃球隊之后,也意味著她可以吃上籃球隊給她提供的免費伙食了,她再也不用過著食不果腹、忍饑挨餓的生活了。
但是,常年被鎖在家里的姚德芬身體素質非常差。隊員們一起練習跑步,常年訓練的隊員對于跑五公里這件事情游刃有余,但是姚德芬跑了兩公里之后,便上氣不接下氣,臉色蒼白。
(姚德芬)
而且姚德芬自從輟學之后,也沒有接觸過體育項目,更別提會打籃球了。因此,在短期內讓姚德芬學會打籃球是一項難度不小的工作。
一個人在困境中,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是消極的路是任由命運宰割,一條就是努力自造命運。
姚德芬非常珍惜這個機會。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再苦再累,姚德芬每天堅持不間斷地訓練,抱有一顆堅定的恒心。每次訓練結束了,姚德芬還是堅持在訓練場練習基本動作,每個動作她都會練上成千上萬次,直到熟能生巧運用自如。
(姚德芬)
而且在這里,沒有人會把身高超過2米的姚德芬當作“怪物”,反而非常羨慕她的身高優勢。隊員們還會幫助姚德芬一起訓練體能,在訓練場上,隊友們一起協助姚德芬進行體能訓練。他們耐心地糾正她的動作姿勢,幫助她逐漸掌握籃球技巧。
在場上,隊友們無私地為姚德芬創造投籃機會,傳球給她,并協助她在比賽中發揮出自己的身高優勢。無論是訓練還是比賽,隊友們總是鼓勵和激勵姚德芬,讓姚德芬第一次感受到了團隊的溫暖和支持,感受到了隊友們之間默契和團結的力量。功不唐捐,久久為功。姚德芬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她的籃球技術越來越嫻熟。
但是命運又和姚德芬開了一個玩笑。姚德芬在一次訓練中,意外崴了腳。雖然運動員在運動中受傷是常態,但是同時運動員的身體狀況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避免留下后遺癥,教練立即把姚德芬送到了醫院。
三、坎坷人生道路在醫生幫姚德芬檢查完后,姚德芬的診斷結果為患有巨人癥。這是因為姚德芬的腦垂體分泌了過多的生長素,并且長了腫瘤,如果長此以往,會危及生命。
(姚德芬)
所以姚德芬必須盡快做手術切除腫瘤,但是上萬元的醫療費用卻難倒了姚德芬一家人,高額的醫療費用導致姚德芬一直沒有做手術。
姚德芬因為這個病,不得不結束了自己的籃球運動員生涯,回家休養。姚德芬的生活再次被打回了原形,回歸到村里的她,又被人們當成了“怪物”,就當姚德芬快要放棄的時候,在1993年的冬天,一家馬戲團注意到了姚德芬,并且邀請姚德芬到馬戲團當演員。
姚德芬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并且和馬戲團簽了五年的合同。姚德芬的身高優勢在馬戲團找到了用武之地,許多人慕名而來觀看“女巨人”姚德芬的表演,她也通過獨特的表演給觀眾們帶來了歡聲笑語。
(姚德芬)
而且馬戲團會特別給姚德芬準備2斤的米飯,確保姚德芬不會餓肚子。姚德芬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在馬戲團領工資,每次拿到工資之后,姚德芬都會把大部分的工資寄回家補貼家用。
但是姚德芬體內的腫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隨時都會爆炸。就在合同快要到期的時候,姚德芬的身體終于支撐不住了,四肢無力,無法站立的她在馬戲團成員的攙扶下回家。
在1995年5月,廣東三九腦科醫院關注到了有關姚德芬的新聞,并且他們幫姚德芬免費做了手術。
(姚德芬)
最后,姚德芬的手術進展得非常順利,腫瘤被成功切除。但姚德芬拖延了太久才動手術,已經傷害到了姚德芬的骨骼,姚德芬要在別人的攙扶下才能行走,并且癲癇病頻繁發作,飽受病痛的折磨。
2006年姚德芬的身體已經虛弱不堪。在2006年5月18日,姚德芬被送往瑞金醫院醫治。
(姚德芬)
在2012年11月13日寒冷的冬季,一生坎坷的姚德芬撒手人寰,年僅40歲。
姚德芬因為巨人癥在一生中受盡了歧視。在生活中,歧視無處不在,人性的惡傷害著社會底層人民的自尊,那種傷痛難以療愈!然而,這世間需要愛和溫暖,需要包容和尊重!
歧視,無論是因為種族、性別、身體特征還是其他原因,都是人性的陰暗面。它根植于偏見和無知,讓我們看不到每個人背后的獨特和價值。當我們對他人施加歧視時,我們并不真正了解他們的故事、掙扎和努力。我們只是因為表面的不同,而把他們推向社會的邊緣。
(姚德芬)
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接納和理解。我們都需要關懷和溫暖的環境,讓我們能夠展現最真實的自我。正是這種愛和尊重的力量,能夠消除歧視帶來的傷害,為每個人創造一個公正而平等的社會。
包容和尊重并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實現的簡單行動。我們可以從改變自己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偏見和刻板印象,并努力摒棄它們。我們可以主動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經歷的人們,用心傾聽他們的故事,以更寬廣的眼界看待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需要愛和溫暖,需要包容和尊重。當我們摒棄歧視,用愛心和理解來填補傷害,我們將為自己和他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